首页

艾彩黑冰女神

时间:2025-05-26 12:52:54 作者:港澳高校下场“抢人”:愿接收在美留学生转学 浏览量:46028

  中新网北京2月22日电 近日,台湾《经济日报》发表了有关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的报道,介绍了广西北海自然地貌惊艳的涠洲岛。

  报道指出,北海位于广西最南端,是古代“海上丝绸之路”重要始发港,中国最早对外通商口岸之一。坐落在北海的涠洲岛,是由火山喷发堆积而成的岛屿,同时拥有“火山”和“海岛”两大旅游资源,是中国地质最年轻的火山岛,也是广西最大的海岛,有“蓬莱岛”之称。

涠洲岛。图片来源:台湾《经济日报》

  涠洲岛位于北纬21度国际滨海黄金旅游带上,拥有与夏威夷、加勒比海相媲美的世界顶级旅游资源。是中国最美十大海岛、唯一的海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,获评2023年春节假期十大热门景区之首,以及抖音用户最想去的十大景点。全岛东、西、北三面为沙滩,南部以火山地质遗迹、火山岩海蚀地貌景观为主。

  涠洲岛海洋生物多样且丰富,有发现大陆中国首例近海岸分布的布氏鲸群体,以及中国乃至世界纬度最高、最靠近北回归线的珊瑚群。主要景点有鳄鱼山、五彩滩、滴水丹屏、石螺口景区、涠洲岛灯塔、天主教堂等。

鳄鱼山景区。图片来源:台湾《经济日报》

  鳄鱼山景区以美丽海岛风光、典型火山地质遗迹、奇特海蚀地貌、丰富生态旅游资源,以及舒适宜人气候闻名。拥有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多期火山活动遗迹、最丰富火山景观,以千姿百态、风光奇异著名。磅礴大气,瑰丽壮观的鳄鱼山火山口,属世界级火山地质遗迹。惊心动魄的火山喷发,炽热熔岩与冰冷海水交织出熔岩景观。经过地壳运动和海风海浪长年雕琢,塑造出海蚀崖、海蚀洞、海蚀平台三位一体的地貌奇观。规模之大,实属罕见,是一座天然火山地质博物馆。

五彩滩。图片来源:台湾《经济日报》

  五彩滩因退潮后,海蚀平台在阳光照射下,呈现出五彩斑斓颜色而得名,是欣赏海上日出绝佳地点。长达1.5公里海岸孕育出20至50米高的海蚀崖,崖面耸立,蔚为壮观。在此可同时观看海蚀崖、海蚀洞、和海蚀平台地质结构,还可见到涠洲先民就地取材,修建房屋而留下的古采石场。退潮时一大片平坦宽阔的海蚀平台,在夕阳映射下,绘制成一幅美不胜收的印象派画卷。

滴水丹屏日落。图片来源:台湾《经济日报》

  滴水丹屏,为悬崖峭壁的典型海蚀地貌。巨崖岩层长年涌动水珠,不断向崖下滴落,故名“滴水”。岩层红、黄、紫、绿、青五色相间,纹理清晰,崖顶藤树缠绕,红花绿叶倒挂崖顶,展现出旖旎多姿色彩,故称“丹屏”。滴水丹屏的形成,堪称火山景观奇迹。石螺口景区,因海滩形状似螺口,且有多种海螺分布而得名。以独特珊瑚沙滩、清澈如镜的海水,吸引众多游客到访。海滩周围有涠洲岛生长最好、面积最大的珊瑚礁群,适宜观赏缤纷珊瑚世界。

涠洲岛灯塔。图片来源:台湾《经济日报》 涠洲天主教堂。图片来源:台湾《经济日报》

  涠洲岛灯塔位于涠洲岛之巅,高22米。爬上旋转楼梯,登瞭望台,可一览全岛风光。“晚清四大天主教堂”之一的涠洲天主教堂,历时十年建成,是中西文化融合共生的历史见证。建筑取材于海底珊瑚沉积岩,是典型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哥德式教堂。高耸的罗马式尖塔,形塑天国神秘氛围,堪称别具一格。(完)

【编辑:黄钰涵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《加强纪律性 革命无不胜——党纪学习教育中的人与事》出版发行

崎岖的山路、茂密的树林、漆黑的夜色,都给救援行动带来了极大困难,但救援队员们没有退缩。经过7个多小时的艰苦跋涉,救援队伍于10月12日凌晨4时38分在庐山景区罗家岭附近的深山中找到了被困游客。

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“走进”台湾佛光山

“作为落户在阳江的企业,有这样一部为营商环境而立的法规,我们觉得信心更足了。”广东龙马重工集团综合办主任乔友顺说,《条例》提出的一次申请、并联审批、限时办结等政务服务,有助于企业办事减时长降成本。

北京市文旅局公布2024年北京市工业旅游示范点名单

“希望大家在这条‘景在路上、路在花中’的吉‘象’赛道上,跑出激情、赛出风采。”锡山区区长顾文浩在致辞时表示,该区将始终秉持“跑者至上、至臻完美”的办赛理念,以最大热情、最优服务、最强保障,让每位跑友留下一段美好的无锡记忆、锡山回忆。

中新教育|成都市教育局:2024年秋季学期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1节体育课

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,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。当前,数字技术已深度融入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,我国数字经济进入协同创新、深化应用、规范发展、普惠共享的快速成长阶段,数字经济的发展导向和实践路径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要求。加快发展数字经济,有助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阔步向前。

第二届“京津冀协同发展杯”公路自行车邀请赛河北大厂开赛

此外,宋《武林旧事》卷三中记载了当时的临安城即现在的杭州过节放花灯水灯的胜景;清朝《壹斋集》卷七中记载了安徽地区中秋节妇女在菜园地中摸瓜摸豆角的“摸秋”趣闻。“走月亮”的中秋民俗至今依然还在苏州地区流行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